笃定目标 咬定青山 做砥砺前行的龙江地矿人

2021-06-16  来自: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浏览次数:2041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他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无愧于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丰富经历和至今不变的那股拼劲。他的名字叫王海喜,来自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是万千龙江地矿人之中的一份子,也是一名光荣的员。

一、心中有目标,就做地质人

2008年7月,他考入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这是他与地矿工作结缘的开始,他知道这是一个需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行业,没有那么多穿着体面的日子,没有那么多广为人知的认同,凭着青春年少、一腔热血,自己牟定了心思:踏上这条路,不管多难也得趁年轻闯出一片天地来。大二年级时,他被党组织发展和吸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员,自此他有了新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从艰苦奋斗的历练中不断去探求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使命。2012年,作为云南省毕业生的他放弃了留在当地就业的机会,选择了回到家乡,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因为白山黑水是养育他的地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让他这只初生牛犊有了想要一展拳脚的渴望与干劲。

二、心中有梦想,勇做追梦人

2012年夏天,怀着自信和抱负,他来到了前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工作。彼时,这家有着传统的地勘单位刚刚完成了大兴安岭北段-松嫩盆地覆盖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中俄输油管线工程开挖揭露的有利条件,开展地质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时任副省长的亲临表扬和极高赞誉。荣誉的背后,是全体项目人员迎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横跨松嫩平原奋战573公里的昼夜兼程,是项目青年先锋队30余名青年先锋不畏艰险、燃烧青春点燃的激情。融入这样一个集体,在一个个前辈、学长的脚印里,他感受到了地质行业超乎想象的艰辛。

作为一名党员,他不甘落后。这一年他跟随项目组来到大兴安岭,在密林的蚊虫叮咬中坚持工作到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里,默默开启了他的地质历程。无论是夏季泥泞难行,还是冬天大雪封山,他都坚持进驻机台编录,和机组人员同吃一锅馒头,同睡一个帐篷。从那时起,他和钻机结下了不解之缘。2016年,他从一名普通的地质队员慢慢成长为技术负责。也是在这一年,单位进行了机构调整,新组建的钻探部门需要既熟悉钻探工作,又能够做好技术衔接的人员,在单位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党性和责任驱使他服从单位转型发展的大局,从所学的技术负责转为钻探班组的普通一员。这一干,又是两年。两年里,他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在野外一线,风里来雨里去,战严寒斗酷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做一名地质追梦人。他坚信所为即所得,付出总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三、心中有事业,敢做开路人

全局系统改革融合后,2018年11月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迎来了改革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在新发展理念的驱动下,省地质科研所绿色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为新形势下的地质勘查行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他所自主研发的新型小角度钻机,以钻探代替槽探,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地质找矿与生态文明并存,得到了部、厅、局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多国专利认证,走上了中俄贸易洽谈会的平台。作为一名一线“钻探”人,他有幸以实际工作印证了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2018年以来,他先后奔赴17个项目,实施小角度钻探代替槽探工作累计工作量3万余米,节省占林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间接为单位节省林业资源补偿费2000余万元。

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发的那些日子里,为了确保市场项目按合同期限完工,他在4月初疫情稳定期间率三个机台队伍赶赴嫩江,自此近3个月的时间没有下山。在工区,他每天处于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一方面要对每名钻探工人的安全防护负责,另一方面要对地方的老百姓负责,每天一早他都会定时为工人配发口罩,测量体温,带领机台人员对住宿区、食堂进行消毒,严格进行疫情防控扫码登记。一个工区完工了,又要全员戒备协调疫情防控部门赶赴下一个项目驻地。在大兴安岭呼中区欧宁河铅锌矿普查项目上,他们遭遇了技术难关。这个工区山势陡立,人行尚且艰难,搬运钻机的难度可想而知。以往的运输方式根本无法将钻机运送至钻孔,在这样的陡坡上树立机台,很多工人打了退堂鼓,觉得是天方夜谭异想天开。一时间,他和机台人员一同被困在山脚下一筹莫展。怎么办?定好的孔位,往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车到山前必有路,找不到路的时候就只能开出一条路来!他和机台人员经过周密分析后,先派人爬到钻孔位置修建平台,又在当地找到一辆爬山虎,用爬山虎的绞盘作为动力源,焊接一块厚铁板装载钻机,四百米的钢丝绳挂满滑轮,就这么将钻机硬生生的吊上山!筹备搬运机器上山前的这一夜,他和机台人员都用尽了力气,满身满脸的泥水都来不及擦一下,睡倒在帐篷里。

第二天一早,随着对讲机内一声令下“拽!”,钻机被缓缓的拖向钻孔。钻机终于成功上山了!现场的所有人都迸发出发自内心的呐喊声,很多机台人员都表示“这辈子没有见过这样的架势”。即便如此,吊拽过程中还是问题频出,钢丝绳卡断,老爬山虎故障,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前后共历经二十天,他们终于将机台搬运完毕,这也是全工区的个钻孔,是他印象深,难忘的一次布钻。开工当天,领导拍拍他的肩膀说“海喜,辛苦了”。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的视线模糊了,辛苦常有,但是苦尽甘来的时候,会有加倍的甜在心头。

嫩江的冬月,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他带队来到了一年里所踏足的第六个工区。此时伊洛特河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的钻探任务已经迫在眉睫。队伍中的每个人虽然满身疲惫,却又像战场上杀红了眼的战士一样所向披靡。无处取水钻进,那他们就打井取水,大雪封路,无法运送油料给养,他们愣是人工挖掘,打通了十八公里进山路的关节要道。在他们的钻探队伍里,每一个人都不甘落后,每一个人都是好样的,工期就是军令状,钻机的轰鸣声就是冲锋号!他坚信,只要有毅力就会有实力,每一名成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地矿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有能力啃下硬骨头,用实力再造龙江地矿的辉煌!

几日前,为他撰写事迹材料时,他跟我说他想感谢地质前辈们、同事们多年以来给予他的关怀和帮助,让他能够循着他们来时的足迹找到自身的价值;感谢领导对他的支持和肯定,让他有了一次次拼搏一次次感动;感谢他的妻子对他的理解和宽容,他们因地矿工作而相识,虽然每次收队回来通常只能短暂的陪伴。作为一名龙江地矿人,他感到快乐而又光荣,作为一名冲锋在生产一线的党员,他感到自豪而又充实。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0451-87715208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技术支持:翰诺科技网站定制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黑ICP备17005375号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453号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